週三. 1 月 15th, 2025

注意閒談的邊界,不冒犯別人。這也是我們傳遞尊重的一種。

即興發言之後,我們來看一類出現頻率非常高的場景 —— 在電梯裡、茶水間、論壇會議上偶遇上級或者合作夥伴,需要積極互動一下 —— 在這種公開或者半公開的社交場合,我們要怎樣和人閒談呢?

這其實是在「考察」我們,能不能成為一個「會聊天」的人。和人閒談,的確只要簡單應酬幾句,但這幾句是什麼,要怎麼準備呢?這對內向的我來說曾經是個大難題,不會就是不會。好長一段時間里,遇到領導、專家,我都是低頭裝沒看見,把這個場景躲過去。

你現在看到的這一節內容,其實是我發了個狠,把閒談這個任務像搞工程一樣攻關後的成果。也希望你通過學習其中的技術要領,可以氣定神閒地跟別人把天聊下去。

閒談不同於目的性聊天,很難目的性的推進;我認為它是一種漣漪式的溝通 —— 沒什麼特定邊界,就好比往湖面扔了個石子,用一個話題帶動另一個話題,像水波紋那樣一環環擴展開來。

我們首先要釐清一點認識:閒談看起來溫和而發散,但它並不是沒有目標的溝通。閒談是閒聊天,可不是聊閒天。閒談的最高任務只有一個:優化雙方關係。比如關係的建立、深化、修復,等等。我們可以通過閒談,讓自己和溝通對象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好。

明確這一點後,我們來看閒談的溝通公式,它由兩個動作組成:

閒談 = 傳遞尊重 + 傳遞價值

1. 動作一:傳遞尊重

假設你在等電梯時剛好遇到了你們公司的業務大拿,你很尊敬他,想和他交個朋友,應該怎樣開啓一次閒談呢?打聲招呼只需要 10 秒鐘,但等電梯可能要花費 3 分鐘,剩下的 2分50秒 應該說點什麼呢?

方法一:上個請教

最穩妥的方法是「上個請教」。你想,這種業務大拿,平時挺趾高氣揚的,如果上趕著跟他交朋友,他肯定心想:「我憑什麼這麼做?」但如果你先拋出一個請教,就可以平穩地把閒談推進下去。

你可以這樣說:「王老師,最近我有個客戶要來台北,我們得招待一下。我也沒見過什麼世面,有沒有好餐廳適合招待客戶的,您給我推薦一下?」

對業務大拿來說,這個請教他張口就能跟你說上幾句,而你提出來也沒什麼負擔。這就特別符合閒談的特點:一方面,雙方都沒那麼強的目的,一個隨口問問,一個隨口說說;另一方面,它能起到促進關係的作用。

這裡需要稍作說明的是,一個真正能促進雙方關係的請教,其實有不少講究。比如,你請教的問題必須在對方擅長的領域,這樣對方才會有自信心和控制感。你要結合對方的特點,請教一個特定的、明確的、有場景性的問題。

這就考驗你平日里的觀察能力了一是不是可以察覺到對方和你之間的差異,對方和其他人之間的差異,等等。哪怕遇到沒那麼熟悉的人,你也要留意他的特點。

方法二:多給一點

上了請教以後,對方的話匣子算是打開了。這時候請特別注意:如果你想在溝通過程中保持開放性的交互,就得學會說話時「多給一點」。

這首先要求你在向對方請教時,不能拋出封閉式問題。比如:「王老師,我想請客戶吃飯,您覺得我請他去鼎泰豐好嗎?」對方只能回答「好」或者「不好」。做完這個選擇題,溝通就此結束。

「多給一點」意味著你要為對方提供更多信息抓手。比如這樣問:「王老師,我想請客戶吃飯,而且想招待得隆重點,您看我去哪家餐廳合適啊?」這不但是一個開放性問題,而且因為有「想招待得隆重點」這個信息,對方的回答可以非常有針對性。

方法三:深度破冰

我們在深度破冰環節準備的自我介紹,較先前版本有升級迭代。除了說明「我是誰」「我和你有什麼關係」,還要想想與這個閒談場景、這些人有特殊關係的事件或者故事。它將成為你投入湖水中的第一粒小石子,可以引發漣漪效應。

舉例來說,作者脫不花說。

我在見了博世的高管後說了這麼一句話:「你們肯定不知道,我跟博世有一個特殊交情。」對方表現得非常好奇:「有什麼特殊交情,我們怎麼不知道?」緊接著,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我先生追求我的時候,送我的第一個禮物就是博世的酒櫃。關鍵是,你們公司的產品,品質也太過硬了,這個酒櫃非常沈!我那時候住在一個沒有電梯的四樓,找了三個搬運工,才給扛到家裡。

至於我們在社交場合的談資,其實是可以通過「強準備」完成的。閒談之所以要「強準備」,是因為你可以運用這些談資和對方積極互動。對方可能會意識到你平時就很關注他,感覺自己受到了重視,那你就在這個過程中傳遞了對他的尊重。

方法四:管理人設

我們準備了那麼多個抽屜的談資以後,就可以輕易地開啓閒談,這裡需要指出的是,談資不僅要和對方的經歷相關,還要符合我們本身的「人設」。

請注意,我們說管理人設,是那些我們不應該談的東西。

以我自己為例。在一些高端活動上,大家開始討論紅酒時,雖然這是一個很熱門的閒談話題,但我會立即舉手,「光榮」地承認:「我一無所知,你們給我點杯冰啤酒就行。」

我們不需要證明自己什麼都懂。像這樣自揭「短處」,大家不會瞧不起你,反倒覺得你很坦率。所以,每次我說自己不懂紅酒,所有人的反應都是「不行,給她倒上,今天必須重點幫扶,要讓她嘗出好來」。它同樣可以產生漣漪效應,讓閒談發散開去。

更重要的是,當我們明確「不談什麼」的限定後,它會反過來增強我們的人設。

所以,漣漪效應不僅會在當下產生,還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延展。對於職場中的年輕人來說,很多人可能都想在閒談的場景中和同事搞好關係,加深自己在領導心中的印象。

在很多人聚在一塊兒閒談的場景下,因為我們不一定知道在場所有人的背景,很多敏感的話題,比如疾病、宗教信仰、情感隱私、個人經濟狀況,都不是好的談資。你聽到某個八卦,在飯桌上大談特談,而當事人恰恰就在現場,那你相當於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嚴重冒犯了對方。

注意閒談的邊界,不冒犯別人。這也是我們傳遞尊重的一種。

2. 動作二:傳遞價值

除了傳遞尊重,我們強調閒談還要傳遞價值,讓對方覺得我們說的對他有用。

比如,小李熱衷於看電影,那他可以在閒談時給大家推薦個片單;小王特別懂吃,他就能幫大家推薦餐廳。我們身上的一些特質,其實可以在閒談中幫助我們傳遞價值。這跟上文提到的管理人設密切相關:當你劃清邊界,你就在告訴大家「你不是什麼」的同時,讓他們知道了「你是什麼」。好好挖掘「你是什麼」,也就是你能為別人貢獻價值的地方,會讓你成為一個專家型的社交高手。

你可以有意識地積累一些這樣的話題。我也結合在「一對多」場景閒談的經驗,想了下述幾個話題供你調用:

  • 過去一年,你發生最大變化的一個認知是什麼?你對什麼事的理解變了,為什麼?
  • 過去一年,有什麼事你以前從來不做,但是現在開始做了,這個行為是怎麼發生的?
  • 過去一年,你戒掉了什麼?
  • 過去一年,你發生的最大改變是什麼?
  • 最近兩個月,你有沒有看過什麼好書/好展覽/好電影?

當你積累和發起這類問題時,一定要想想自己的價值在什麼地方。

當這個問題在人群中傳了一圈,重新回到你自己身上時,你能為這件事貢獻什麼價值。

3. 小結

  • 閒聊天不是聊閒天,這個「閒」指的是場景而不是內容。閒談也有目標,它的目標主要在於關係的建立、維護和深化。
  • 最安全的閒談方式,就是上個請教。保持開放性的交互,也給對方傳遞尊重。在傳遞過程中,你要注意管理人設,給自己設定好清晰的邊界。不相關或者不懂的話題,盡量不談;三觀類的話題,堅決不談。
  • 除了尊重,你在閒談中還要傳遞自己有價值的一面,比較好的方式是讓自己成為專家型社交高手。

By gimmy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