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遇到問題時,你會怎麼做?直接找答案?還是隨便解決了事?其實,很多時候問題的根源比我們想像的要隱晦。如果沒有深入探索,我們往往只是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就像每天修修補補,卻不知道船底已經破了個大洞。想像一下,如果每次的「解決方案」只是在為問題「止痛」,那麼,真正的「治本」又從何談起呢?
今天,讓我們一起揭開問題的面紗,用劉潤《底層邏輯》中的「刨根問底」四問法,深入剖析問題的根源。學會這個方法,就像得到一把鑰匙,能打開問題背後的真正原因。隨著每一問的深入,你會發現那些被忽略的細節、隱藏的線索,最終,你不再只是解決問題,而是在理解問題中得到真正的成長。
1. 第一問:What 看起來這樣 — 觀察表象
首先,當你遇到一個問題時,不要急著下判斷。第一步是確認「事情看起來是怎麼樣的?」
這一步驟的關鍵是釐清當前的現象,避免因急於找答案而忽略了最基本的情況。
想像你在家裡每天晚餐後都發現垃圾桶總是滿滿的,甚至開始散發異味。你可能第一反應是:垃圾太多了,需要多倒一次!但在這之前,你應該先觀察垃圾桶裡究竟有哪些東西。也許只是昨天的食物殘渣沒倒掉,也可能是家人將一整天的垃圾都丟進來了。觀察能讓你確認是每天垃圾過多的問題,還是因為沒有及時清理,產生了異味。
在尋找答案之前,先確保你看清了問題。
第二問:Why 為什麼這樣 — 找根本解
確定問題的表象之後,接下來就是探究「為什麼會這樣?」
建議使用「五問法」來尋找問題的根本原因,避免停留在表面原因上。
舉例來說,你最近發現自己總是遲到,於是開始問自己「為什麼」。
第一層可能的原因是「因為起床太晚了」。
那麼,為什麼起床晚?接著思考,可能是「前一晚睡得太晚」。
為什麼睡得晚?因為「晚上滑手機」。
為什麼滑手機?因為「工作壓力大,需要放鬆」。
就這樣一步步追問下去,你會發現遲到的根本原因其實與「壓力管理」有關,而不是單純調整起床時間那麼簡單。
解決問題的第一步,不是找到答案,而是找到正確的問題。
第三問:How 以前怎樣 — 追根溯源
當你釐清了問題的根本原因後,可以回顧過去的經驗,看看是否有類似的情況,或者這個問題是否是長期累積下來的結果。「以前發生過什麼?」是用來確認問題的背景與歷史。
假設你在工作中發現自己經常在同一項任務上出錯。可以回想自己在相似情境中,以前是否也犯過同樣的錯誤,並找出背後的模式。例如,你可能發現每次工作趕時間時,這類錯誤更常出現。回顧這些經驗可以幫助你認識自己在壓力下容易忽視細節,並進一步採取更適合的解決策略。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只是回顧過去,而是為了找到更優化的解決之道。
第四問:What 還有什麼這樣 — 舉一反三
最後一問,讓我們檢視「是否還有類似的情況存在?」這個問題旨在舉一反三,看看同樣的問題會否出現在其他地方。透過對比不同情境,你能夠找到共通點,並在更大的系統中理解問題。
想像你和一位朋友最近有些摩擦,發現彼此溝通似乎總有誤解。你不妨舉一反三,思考自己是否在其他人際關係中也有類似的狀況,例如和家人或同事的互動中。這樣做可以幫助你理解,問題的根本也許並非出在「對方的態度」,而是「溝通方式」或「自己對情緒管理的反應」。
真正的智慧在於舉一反三,讓一個答案解決多個問題。
CTA:好奇發問、追根究柢
- 別把事情看成理所當然,永遠要當追根究柢好奇寶寶,找到根本解
- 學問,要學就要問,偉大的創新永遠來自於外部,擴大認知邊際
- 永遠都要鼓勵好奇發問、營造安全感環境,讓每個人都能隨所欲言
「追根究柢」的四問法是一種有系統的思考方式,幫助我們深入理解問題的本質,並避免淺層解決。無論是在家庭、工作還是人際關係中,透過這樣的四問分析,不僅能更清晰地認識問題,也能找到更加實際有效的解決方案。
下次當你遇到問題時,不妨試試這個四問法,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
Podcast:早知道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