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四. 11 月 21st, 2024

阿德勒提出「課題分離」;他認為,一切人際關係的矛盾都起因於對別人課題的妄加乾洗,或者自己的課題被別人妄加干涉。

我們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原本是想解決雙方矛盾的,一不小心卻成了「挑撥離間」,最後弄得「兩頭不是人」。躬身入局,結果「深陷漩渦」,這種事情在調解別人的矛盾時一點都不罕見。

如果你看過《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就知道「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Alfred Adler) 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叫作「課題分離」:

我們必須從「這是誰的課題」這一觀點出發,把自己的課題與別人的課題分離開來,不干涉他人的課題……僅此而已。

阿德勒認為,一切人際關係的矛盾都起因於對別人課題的妄加乾洗,或者自己的課題被別人妄加干涉。

你可能會問:「我作為家長,難道眼睜睜看著孩子不好好學習嗎?」肯定不是,課題分離並不是要放任孩子不管。家長當然可以幫助孩子,給他教育資源;也可以影響孩子,對他言傳身教。但要是家長強行干涉孩子的學習,甚至讓他為你而學,那孩子便會欺騙,甚至報復家長。

當然,也有很多矛盾確實是我們的課題。比如,對於一位男士來說,家中的婆媳矛盾就是無可回避的課題。這樣的矛盾應該怎麼處理呢?

1. 不是解扣,而是補網

在我的生活經驗裡,成年人若是起了衝突,想要通過「解扣」來恢復原狀基本是不可能的。這就好像摔碎了一個花瓶,勉強可以修修補補,但也就是糊弄遠處的人,從近處看,花瓶還是滿身裂紋。

這是不是意味著,調解矛盾本身就是一項無法完成的任務呢?其實不是。我們可以用「補網」的思路去解決矛盾。

「補網」的意思是,你作為網絡中心,只要加固好你自己和矛盾雙方的關係,就能保證他們不從網絡上脫離。還是婆媳矛盾的例子,「補網」的思路不是衝上去兩邊勸和,而是分別加固你與妻子、你與母親的關係。

現實中,只要你與她們的關係足夠好,婆媳關係就不會壞到哪裡去,因為她們雙方都要顧及作為中心節點的你的感受。至於她們能不能和好如初,回到上述關於課題分離的討論 —— 這是母親和媳婦需要解決的課題,你就別摻和進去了。

讓我們從課題分離的視角,來看看出現回避不了的矛盾時,補網的具體方法有哪些。

根據下述公式,我們一個個介紹:

調解矛盾 = 處理情緒 + 重建目標 + 最小改善

2. 調解矛盾

■ 動作一:處理情緒

矛盾之所以會產生,其實是因為眼下雙方都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緒。

這個時候跟他們去講道理,肯定是行不通的。作為調解者,我們首先要處理矛盾雙方的情緒問題。情緒被消化乾淨後,致使矛盾產生的真實原因才會暴露出來。

首先要引導對方盡可能地傾訴,先讓對方說痛快了,甚至說累了,這是溝通的起點。深陷情緒風暴的當事人,特別需要這種「被瞭解」的感覺。

其次要接納對方的情緒,這是為了獲取對方的信任,讓他覺得你是站在他的立場上考慮這個問題的

最後要做一個非常重要的動作,製造「認知失調」。簡言之,就是把對方的情緒徹底掀翻在地上,告訴他這個情緒沒有價值。這個片刻是一個黃金干預點,就是雙方溝通的切入點。

認知失調或許比較難懂,我們來舉一個案例來說明。

例如:小王跟小楊在鬧脾氣,吵得不可開交,導致晚上的會議,小王不想出席參與。

你可以跟小王這麼說:「今天晚上的活動,你說你堅決不去,我覺得你是不想跟我一塊兒吃飯吧?」

對小王來說,這就是一個「認知失調」。他在停頓片刻後肯定會極力否認:「不是這麼回事。」而這時候接下去說的話,小王就會高度集中注意力傾聽。這就像電影中氣勢恢宏的大場面開始前,都會有一個平靜的空鏡頭來調動觀眾的注意力 —— 正是領導給小王植入一個新想法的好契機。

此外,我們要特別注意兩個事項。

  • 首先,為避免情緒升級,溝通過程中盡可能不要評價另外一個當事人。
  • 其次,製造「認知失調」不是全盤否定對方,而是指出對方認知裡的一個盲區。

還是剛才的例子,領導說「你是不想跟我一塊兒吃飯吧」,指出的正是小王考慮欠妥的地方 —— 「腦子裡只有跟小楊的矛盾,忽略了一起去出席活動的,除了小楊,還有我,還有別人。」

■ 動作二:重建目標

趁著對方在「認知失調」後短暫的「空白期」,我們要在他的頭腦裡植入一個新東西。

這是調解矛盾時可以採用的第二個動作:重建目標

人處於衝突中時,通常會把關係感受作為第一目標:「我要公道,要對方給我道歉。」這顯然是他尚未走出情緒的反應。我們要做的,就是幫他找到真正的目標

在上文的例子中,小王非要小楊給他賠禮道歉。你作為領導,在調解過程中可以這樣說:「好,咱們做個假設,假設現在小楊已經給你賠禮道歉了,不就是5秒鐘的事嘛,現在,這5秒鐘過去了,你想要什麼?」

這就是把小楊從「讓對方道歉」的固執想法中拽出來,重新建立目標的過程。

「那你覺得小楊這個人是好是壞,跟你原來的目標有關係嗎?」大概率沒啥關係。「那按照你這個目標,你願意陷在處理復雜人際關係裡面嗎?」問到這裡,大部分人就會意識到,自己不願意,也不應該這麼做。

這個環節我們要把所有的精力都聚焦在重建目標上,幫助對方盡快從衝突中脫身出來。

■ 動作三:最小改善

至此,對方很可能已經慢慢恢復理智了。但請注意,這並不是「補網」的全部。我們還要再「打個結」,把衝突的網眼真正補住。

我們在上個環節通過一連串的提問,幫助對方重新明確了自己的目標。但是你可能已經發現了,這個目標往往遙遠深邃,在某種意義上堪稱終極目標,對一個人消化眼前的情緒其實並沒有多大的幫助。

這時候,我們可以為對方設計一個最小化的改善動作,方便他立即投入行動。這樣就能把對方送回原來的軌道。

沒錯,我們設計最小化改善動作,是為了讓對方回歸正常的工作、生活狀態。所以,一定不能把對方的注意力再拉回矛盾衝突之中,比如這樣回復:「你看,這目標也找到了,對吧?咱胸懷大志,回去吧,跟小楊和好吧。」對方就很難從矛盾的漩渦中抽身了。

正確的做法其實很簡單。你可以說:「小楊,正好我手頭有個項目,需要處理一個文件。這件事你最拿手,要不這兩天你幫我一下吧?」小楊就會全身心地撲在眼前的工作上,回到行動的狀態。

如果對方制定的計劃和你的想法沒有實質上的矛盾,鼓勵他盡快行動就可以了。對方會因此更有掌控感,更積極地投入行動。

3. 小結

  • 調解矛盾不是解扣,而是補網;以自己為中心節點去修補你的社會網絡。而且,在調解矛盾之前,你要真正做到課題分離。
  • 調解矛盾的過程,也是幫助對方回歸正常生活軌道的過程。要先處理對方的情緒,給他製造一個認知失調。對方會在這個空隙中,從鬧矛盾的情緒和狀態里走出來。
  • 緊接著,幫助對方重建目標,為他設定一些最小化的、可以立即啓動的改善動作。這些都有益於對方進入平和、積極的新階段。

By gimmy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