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 9 月 16th, 2024

前言

 

上一篇我們提到了〝腦裂實驗〞,我們知得,左右腦是「獨自運作」的,再透過「腦梁」相交互換訊息。因此我們可以得知,大腦存在許多的「神經元系統」,這些系統各自分工不同的功能,再透過神經元相互連接傳遞資訊。

因為作者在這邊把這些大腦間不同的功能系統稱之為「心智模組」,每一個心智模組都處理各自不一樣的狀況;在這個觀點下,你的心智由許多特化的模組所構成(這些模組會評估情況並做出反應),而你的行為,就是由這些模組之間的交互作用形塑而成。而這些交互作用大多都是在你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發生的。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感受,本來不喜歡夜衝的,但某些時刻,就會想來要衝一次看看,這些「心智模式」就是會隨著我們身體的感受,各模組之間會各自運作,最後勝出者做出行動。

我們這一篇就來講講「心智模組」。

 

令人神往的靜坐開悟:心智模組

 

1. 心智模組的日常運作

 

作者提到說,在他大學一年級時,得知自己有所謂的「跨時效用函數」。

這是一條用來描述你願意延遲滿足的方程式,也就是你願意放棄某種你喜愛的東西,以便稍後換取更多。這又稱為「時間折價」。人們會替未來「打折」,覺得一年後的一百元,不如今日的一百元。

心理學家發現,如果你讓男性觀看他們覺得有吸引力的女性照片,他們的跨時效用函數會改變,變得比較不願意放棄手上的現金(沒錯,實驗中給他們的就是真正的錢),來交換未來額度更大的現金。

男性若發現眼前出現求偶良機,便會善用眼前所有獲取資源的機會,即便這會失去更長遠的可能性。他們想要資源,現在就要!而在現代環境中,金錢就是資源。

實驗中的受試男性並沒有見到真正的求偶機會,他們只是看到了女性照片。但在以前的環境中,並沒有照片這種東西,因此看見女性的真實影像,意味著女性真的就在眼前。這就是為何實驗中的男性心智,有可能僅因幾張照片就遭到「愚弄」,即便他們也「知道」,這些女性是無法企及的。

因此,這個實驗再次提醒了我們,要啟動心智模組,不僅不必刻意觸動意識自我,甚至不須知道背後操縱的達爾文演化邏輯。

換句話說,也許有女性在場,讓這些男性亟欲以充滿膽識的財富計畫,來引起這些女性的注意,卻不關心這些計畫是否實際可行,或是他們的膽識究竟可持續多久。但如果是這樣,這些男性的意識自我並不了解這個策略邏輯。畢竟,他們沒有理由相信,這些女性會讀到他們想藉由問卷傳達的大膽計畫。

不管人們為自己的動機編出怎樣的故事,他們有能力說服自己,讓別人知道這個故事對他們是有利的(或是天擇定義下的「有利」)。

因此,那些意識到有求偶機會的人,會出現三種變化:

  1. 他們會變得厭惡人群,突然偏好親密環境;
     
  2. 他們會重新校準跨時效用函數;
     
  3. 他們的生涯目標(至少在當前)會變得更拜金、更物質化。
     

另外,心理學家還想藉由操縱受試者的心理狀態,來觀察他們的意願會如何變化。

關於自我的重點,通常就與這個實驗一樣:有些東西你或許認為是頗為牢靠的心理特徵,結果事實卻不怎麼穩固。

舉例來說:你會想跟著大家走,還是選擇人跡較為罕至的路?正確答案是:看情況!

研究人員讓不同受試者觀看來自不同電影主題的影片:恐怖片《鬼店》,或是愛情片《愛在黎明破曉時》。

第一種銷售辭令會讓觀看過《鬼店》的人更喜愛美術館,更想要造訪,有可能是恐怖的情境讓他覺得人多比較安全。觀看《愛在黎明破曉時》的人反應則完全相反,有可能是浪漫的感覺會讓他嚮往較親密的環境。

我們都知道人在不同心境下會表現出不同行為,所以我們有理由認為,當我們處於浪漫心境之下會改變行為。不過,進行這項研究的人並不認為「心境」模型適用於此。

簡單說,我們做出的任何決定,可能都會被「當下的感受」,而做出不一樣的決定;

如果用「電腦科學家」的角度來解釋的話,他們會說,機器人的腦袋是由許多部分重疊的模組所構成,且模組裡面還有模組,層層疊套。而機器人遇到的處境,則會決定當下由那些模組來主導運作。

 

2. 嫉妒:心智的暴君

有時候,「感受」模組的連結之強大,我們絕對不會弄錯。當感受如排山倒海而來,所召喚而來的模組也帶來翻天覆地之效。

我們會發現,看似很理性的我們,當我們「嫉妒」大爆發的時候,我們可能會做出「不可想像的行為」;尤其是在愛情中,人們常說,愛總是讓我們失去理智,當某一種「情緒」佔滿你的〝心智〞的時候,你的行為就會被這個心智模型給綁架,失去原本的自己。

一個人的態度、專注的事情、性情,產生了這麼多變化,你可能會說浮現了一個全新的自我,並攫取了心智的掌控。它至少一度是你心智中無庸置疑的統治者。渾身燃燒在嫉妒怒火之中的人,一定都能夠證實,不論當時是誰掌管著你的行為,那都不是平常的你。

嫉妒的感受如此強大,或許很難想像該如何〝抗拒〞,但嚴格來說,抗拒不是正念處理嫉妒的方式。

而是:當嫉妒的感受浮現,以正念觀察它,因而絕對不會堅決地執著於它。如果你不執著於此,不讓意識「參與」這個感受,那麼嫉妒模組應該就不會啟動。不帶執著地觀察感受,也就能避免心智模組掌控你的意識。不過我知道,說比做還容易。

你若能成功阻絕自己對嫉妒的執著,你就不會無法處理所面對的情況。

當然,模組攫取心智掌控權的情況中,嫉妒是格外戲劇化的例子。一旦人們開始丟東西、尖叫,這都透露出大腦正處於新的管理狀態。而即便嫉妒並未進展至憤怒階段,它仍擁有顯著的強迫性特質,會迫使你的心智反覆進行特定思路。

 

小結

 

從「心智模型」來看,我們會發現我們的許多行為都非「自我理智」的。

你可能是一個節儉的人,但妳心儀的女生出現時,你可能做出奢侈的花費只為了奪她的芳心;

你可能是一個膽小的人,但在你儀的女生面前時,你可能做出大膽的行為想保護她。

嫉妒、憤怒、害羞、害怕…等等各種情緒,都可能會影響我們做出的行為。

這是因為我們大腦存在「各式各樣」的心智模組,從「腦裂實驗」就能發現,我們大腦連結著各種〝神經元系統〞,每一個系統負責的功能、應對都是不一樣;遇到不同的處境,則會決定當下由那些模組來主導運作。

舉例來說,當我們在購物的時候,原本來只買一杯飲料的時候,結果看到買二送一,不自覺又多買了;這都是不同的心智模組在相互作用之下,最後作出的選擇。

所以從「心智模型」我們可以得知,我們是〝複雜〞的,並非單純一個「理性」、「感性」、「外向」、「內向」…等等的個性詞語就能完全的涵蓋我們,在不同的情境之後,我們會有不同的個性與行為,這就是不同「心智模型」之間互相作用下的行為。


書籍相關文章

#1 天擇與幻想
#2 靜坐與正念
#3 無我:放下我執
#4 腦裂實驗
#5 心智模組
#6 選擇思緒
#7 無色
#8 總結


By gimmy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