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六. 10 月 5th, 2024

前言

上一篇我們講到「認同自己」,我們從微觀的角度來了解自我感受、尋找替代方案,在試圖影響別人之前,要先影響自己。如果我們無法滿足自己的需要,更遑論能說服別人。想要與別人合作偷快,都得從學習與自己相處,與自己好好合作開始。

這一講,我們談談「認同人生」。我們把鏡頭拉遠來看,看看身邊的環境與人自己人生,用宏觀的視角來看待自己;正如我們無法選擇際遇,但可以選擇回應的方式,不同的視角將會有不同的收獲。

 

人生是一面鏡子

開頭我們先來說說《穌東坡與佛印》的故事。

一天,兩人相對坐禪,蘇東坡一時心血來潮,問佛印禪師:「你看我現在禪坐的姿勢像什麼?」佛印禪師說:「像一尊佛。」蘇東坡聽了之後滿懷得意。此時,佛印禪師反問蘇東坡:「那你看我的坐姿像個甚麼?」蘇東坡毫不考慮地回答:「你看起來像一堆牛糞!」佛印禪師微微一笑,雙手合十說聲:「阿彌陀佛!」

蘇東坡回家後,很得意地向妹妹炫耀,說:「今天總算佔了佛印禪師的上風。」蘇小妹聽完原委,卻不以為然地說:「哥哥!你今天輸得最慘!因為佛印禪師心中全是佛,所以看任何眾生皆是佛,而你心中全盡是污穢不淨,把六根清淨的佛印禪師,竟然看成牛糞,這不是輸得很慘嗎?」蘇東坡手拈一拈鬍子,黯然地同意蘇小妹的看法。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驗,當自己心情不好時,看什麼人都覺得不順眼,會覺得全天下的人都與你作對;而當我們心情好時,會覺得每個人都充滿善意好相處。待人,就像一面「鏡子」一樣,你如果對待人,別人就會怎麼對待你。

同理,如果我們認為這個世界基本上充滿敵意,自然會把別人當敵人對待。然而,如果在我們眼中,這個世界是友善的,我們就更可能把別人當作未來的朋友對待。

首先,我們得先從家庭、職場和團體裡與我們最親近的人開始,然後向外擴展到全人類。換句話說,面對這個最重要的問題,我們給的答案其實是種自我確認的方式。一旦我們有能力在心中重新建構人生藍圖,也就是換個角度來看待人生,就有能夠重新建構外在環境。

  

2. 認同人生

  

2.1 換個角度看待人生

我們都知道人生就像是〝起起伏伏〞的波浪,我們不可能永遠順逐,但也不會永遠低潮,只要我們用〝對的態度〞看待人生,〝換個視角〞來轉換心境,我們就能更夠擁有一個更豐足的人生。

 

內在與外在滿足的差異

我們總是有許多追求,有的人追求名譽,有的人追求物質,每個人的追求都是不太相同的,但我們千萬不要只是追求〝外在的滿足〞,如:追求名牌包包、服飾…等等,雖然取得的當下能獲得非常的大滿足,但這種快樂頂多幾週或幾個月這種滿足感就會消失了,所以我們就必須再去追求下一個外在的滿足。

長久追求下來,會發現追求外在的快樂轉瞬即逝,而且這種快樂的性質本來就永遠都不夠。只有創造的內在滿足,才會永遠充足,恆久不變。例如花時間接觸大自然和靜心,他便能重新建構人生觀,讓自己成為更好相處的人。一旦與自己達成共識,就更容易與他人達成共識。

我們可以開始花更多時間與自己相處,接觸大自然。「我們會發現,渴望的寧靜安詳早就在我們心中。我們只需要停下腳步看一看。然後,察覺到內在的變化同時也造成了外在的改變。」

事實上,我們生來就有能力滿足內心深處對知足常樂的需求。當我們在小的時候,都非常的清楚這個道理;可是一旦長大成人,不知怎地,我們基本天性就被日常的憂慮掩蓋了,反而寄望別人來滿足我們的需求。

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有能力照顧自己深刻渴望滿足的需求。當我們愈不依賴要靠別人滿足自身對快樂的需求,我們的人際關係就會愈成熟,愈可能帶來真正的滿足。

 

感恩的力量

追求內在的需求,除了多花時間與自己相處之餘,還有一個非常好的方式,那就是〝感恩〞。我在參與這本讀書會的過程當中,就有書友分享:「當你不感恩的,就容易產生抱怨的情緒」,同理,「當我們感恩時,我們不可能會有負面的想法和行為」。

在《魔法》這本書當中說到,〝在吸引力法則中,強調你會吸引任何心中所想的東西到你的生命中,你想的是美好的事物,就能吸引美好的事物,你想的是負面的事情,就會吸引不好的事情。〞

感恩的人在所有的情況下都可以感恩,快樂來自於對人生的心懷感恩,若你想要得到快樂,世上可能沒有比培養感激之情更好的途徑了。一旦人們定期培養感恩之情,他們就會獲得各式各樣具體的好處,包括心理上、生理上和社會上。甚至更重要的是,他們身邊的家人、朋友、夥伴等也都表示,心懷感恩的人看起來顯然更快樂,對更好相處。感恩是少數能夠明顯改變生活的態度之一。

對人生心懷感恩,不代表否定痛苦的遭遇,而是從更宏觀的角度理解人生。維根斯坦所謂的「絕對安全」,代表一種「心智狀態」,當一個人處於這種狀態時,往往會說:「我很安全,不論發生什麼事,都傷不了我。」絕對安全來自於感恩之情,以及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

當然,我們身體十分脆弱,容易受傷,但情感卻處於絕對安全的範圍內,即使面對危機,只要認定這個世界基本上充滿善意,我們就可以滿足內心深處對於安全感的需求了。

你不可能要求全世界都喜歡你,但你可以喜歡全世界; 幸福就如香水般,當你灑向別人的同時,也沾其芬芳。

 

不論發生什麼事,都接受「就是這樣」的人生

曾經我有一句座右銘是:「凡事的發生都是最好的」,這裡面的〝最好〞的打上引號的,只要我們的內心足夠寧靜、成熟,我們都能最用好的角度來看待,正如作者所說:〝不論發生什麼事,都接受「就是這樣」的人生”。

書中有一個故事,一位女孩因為誤採地雷而受傷,此刻,她正處於極大的痛苦當中,性命垂危,孤單寂寞,遠離所有家人和朋友,然後,令人訝異的是,這位年輕女士卻「心情愉悅」,對艱困命運帶給她的生命課題「充滿感謝」。她透過這樣的方式,在逼近死亡之際與生命建立連結,她因此得到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好好享受最後的時光。

人生有時充滿艱鉅的挑戰,不過,我們可以選擇是否將這些困境視為有益的挑戰。即使面對最困難的關卡,我們還可以選擇從這些挑戰中學習成長。

不論發生什麼事都接受人生,我們有能力選擇面對人生的基本態度,而這會直接影響我們對待他人的態度。與其抗拒人生,認定人生充滿敵意,不如選擇接受人生,將人生視為朋友。一旦我們這麼做,就能重新塑造我們的人生、人際關係與談判過程,將一切好轉。

 

2.2 活在當下

大家應該都有聽過〝放羊的孩子〞這個故事,因為山上放羊孩子不斷欺騙別人,導致再也沒有人去相信他了;同樣的故事,我們換個角色來思考一下,假設我們山上有許多孩子,你秉持相信的立場,結果再而三的被山上的不同孩子給欺騙了,現在又來了一個孩子,需要跟你合作,你還會相信他嗎?

顯然,我們長時間內如果遭遇到不好的事情,我們就會選擇不信任;同理,如果我們長時間在談判的同時,也認為對方都是〝從自己利益出發、得寸進尺〞,就會把談判變得僵持不下,誰也得不到好處。

這樣的境遇下,我們我們非常容易錯過時機。明明一方已經釋出訊息,大好時機就在眼前,甚至已經讓步,另一方卻渾然不覺。所以,我們應該把「注意力」放在當下的時機,把我們內在的焦點「放在當下」,當我們處於放鬆而靈敏的狀態,關注當下,往往就會有最好的表現。如果我們想要在敏感局勢中達到共識,關鍵在於尋找當下的時機,引導彼此的對話朝共識邁進。

 

接受過去,讓自己解脫

我們能不能放鬆,順其自然,順著生命之流前進,取決於我們是否為自己置身於充滿善意的世界,感覺穩如泰山。

緊抓著過去不放,是自我毀滅的行為,因為這麼做分散了我們的注意力,讓我們無法專心尋求彼此意見一次;而且對過去耿耿於懷,也會讓人不快樂,甚至有害健康。

只要放下過去,我們可以獲得真正的解脫。原那些曾經錯待我們的人,不代表容忍或忘記他們的所作作為。原諒他們,代表接受,讓自己解脫,不再背負深重負擔。畢竟,一旦選擇原諒,第一個受益的就是自己。

 

每個打擊,都有它的意義

跟原諒別人同樣重要的事,我們最該原諒的人或許是自己。我們每個人在某種程度上都會心懷懊悔、罪惡感、羞愧、自我厭惡與自責,因為我們未能信守對自己的承諾,而傷害了自己與別人。

只要活著,你就會犯錯,這是無法避免的。可是,一旦你犯錯之後,要明白自己犯了錯,然後原諒自己…如果一心只想著犯過的錯,就會讓過去擋在鏡子與自己之間,無法從鏡中看到自己光彩傲人的一面。

接受過去,不只是放下對他人與自己的指責,同時也接受生命賦予我們的體驗,不論這些體驗帶給我們多大的挑戰。如果我們無法放下,就會成為過去的囚徒。

 

擁抱當下,沒有任何事比「生命此刻的圓滿」更重要

一旦我們從過去的重擔與未來的陰影中脫身,我們就可以更自由地活在當下,即時行動。我們可以讓思緒偶爾停留在過去,從中學習;也可以造訪未來,預先計畫,未雨綢繆;但唯有立足當下,我們才能創造正面的改變。接受當下,接納生命所賜予的禮物。

活在當下的關鍵在於,能夠接受消逝的一切,同時把焦點放在永恆不變的事物。明天每一次經歷都如此珍貴,稍縱即逝,因此更心存感激。

如果說接受生命的第一步就是重建充滿善意的人生觀,那麼,第二步就是停留在心流中,那是一種對人生充滿自信、心滿意足的狀態。

 

小結

我發現最有效的談判策略之一,是在大家分身利益大餅之前,先尋找有創意的方法「把餅做大」。最有幫助的做法是,先設法擴大我們「內在的餅」,然後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把外在的餅做大了。

想要擴大我們「內在的餅」,我們就必須要有更開擴的心胸、更寬廣的世界,我們無法控制世界怎麼對待我們,但我們可以選擇怎樣看待世界,不論發生什麼事,都接受「就是這樣」的人生,我們無法選擇際遇,但可以選擇回應的方式;我們都要相信,命運跟我們是站在同一邊的,多點知足,人生會更富足。

另一方面,我們不要讓自己活在過去的〝記憶〞當中,讓當去影響我們現在的生活。原諒那些曾經錯待我們的人,不代表容忍或忘記他們的所作所為,而是代表接受已經發生的遭遇,讓自己獲得解脱。怨恨與氣憤往往會耗盡我們的心力,對自身造成的楊害遠超過其他人。

我們面對衝突的恐懼大多毫無根據。跟我們害怕可能面臨的危險相比,其實恐懼本身對我們造成更大的傷害。害怕受苦的人,已經因為害怕而受苦。 我們可以用「信任」代替恐懼,你要對自己有信心,相信不論有什麼樣的挑戰橫直在前,你都有能力克服。

在生命中,我們注定失去許多東西,而這正是生命的本質。但沒關係,只要別失去當下就好,因為那完全不值得。世上沒有任何東西比「生命此刻的圓滿」重要。

當我們越不需要靠別人滿足自身的快樂,我們的人際關係就會越來越成熟,也會越來越滿足。當我們不覺得匱乏,衝突就會越少,也越容易與人達成共識。


#1 認同自己
#2 認同人生
#3 認同別人[完]


By gimmy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