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 9 月 16th, 2024

上一篇開頭我們講了〝命運〞,所謂命,就是一個人看問題和做事情的方法,如此而已,但它們卻決定了人的一生。所以我們必須要在這個時代尋找自己獨一無二的價值,認命,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從來不去想;他只關注自己命中能夠得到的,也就是得到所應得的。


我們今天這一篇來講《見識》這一本書前導的另一個重點〝人生格局與智慧〞,我們很多時候不是不夠努力,而是努力的方面無法順勢而上,另外,人生格局的廣度不夠,也造就了我們看的未來不夠遠,而著眼於芝麻小事,斤斤計較。

一、什麼是人生格局?


什麼是格局?

ー ー  格局就像下圍棋一樣,如果你從大局著手,你就不會在意一、二子的得失,只需觀注整個棋盤的走勢即可。

我開頭先來說一個思考的故事:


有一天小明在河邊撿到了一個瓶子,擦一擦之後,忽然間一道煙從瓶口噴出,沒想到跑出來了一個瓶神,瓶神跟小明說:「謝謝你解救了我,現在我可以給你一個願望,但你許的這個願望,別人將都會擁有你的兩倍。


舉例來說,如果小明說:「我要一萬元」,那麼全天下的人就會無條件都拿到兩萬元;這時候如果你是小明,你會許什麼願望?

  

大家可以先思考一下,再往下看下去…


…………

…………

…………

  

好,我們繼續來說說這個故事的下半部份。


小明想了一下,就跟河神說:「請把我一隻眼睛弄瞎吧」。

  

這個故事對我來說挺震憾的,但這確實才是最真實的人性,人跟人之間的利益關係常常是〝相對的〞,只要我〝相對〞比你好,那麼我覺得我幸福的多,所以與其讓其他人都比我好兩倍,倒不如我讓其他人都比我慘兩倍,這也是一種博奕關系。


我們有時候總是花費太多時間跟別人爭得你死我活,這其實就是一種無法互利的合作關係,然而我們爭的卻又是無關緊的蠅頭小利,導致我們花費太多資源在無利益的事情上,而不是在累積資源,這一點是值得需要我們思考與警惕的。

我們接下來再來看另一個故事:

有一家庭婦女,一天她買了一件衣服,回頭習慣性地跟鄰居顯擺,卻發現同樣的衣服鄰居比她少花了 20 元錢,於是她耿耿於懷數天。這人的格局就值 20 元錢了。


我們常常著眼於〝身邊〞的人在比較,但卻對〝比我好太多的人〞無感,這個就是我們的眼界與格局;


舉例來說:你在小區裡經營一家傳統早餐點,隔壁也跟你一樣,每天都在為那十幾位客人進行生意搶奪戰,價格戰、優惠價、集點卡…等等,你能玩的都玩過一輪了,但生意始終就是如此,直到你有一天去了遠地,發現有一種東西叫〝漢堡、可樂、薯條〞居然賣這麼好,而外面的市場、人流居然這麼大,與其在小區裡搶奪那十幾位客人,倒不如可以在這邊服務成百上千的客人,規模差距實在甚大;又或者可以引進這邊特別的商品,為自己的小區增添更多特色商品。


當我們知道的事情愈來愈多的時候,我們人生的選擇就能愈多,當我們著手的費用都是百萬、千萬之後,你就不會為了十塊錢而斤斤計較,而你想要到什麼樣的高度,就必須先擁有配得的人生格局與智慧。


註:這邊有一個誤區,就是誤以為眼界與格局拉得很高,就會擁有不一樣的人生,人生還是必須一步一步累積實力,知道有這樣的願景,但仍然願意一步一步苦幹實幹,慢慢逐步青雲,這才是相對踏實的人生,否則就只能是〝眼高手低〞了。

  

二、人生格局與智慧


你是否常常為一些蠅頭小利而浪費不少時間和精力呢?

ー ー  事實上,生活中大多數人總是會傾向於「撿芝麻」,而不是去抱西瓜。

  

■ 人生需要做減法


人的天性是喜歡增加而不喜歡減少,喜歡獲得而不喜歡捨棄,但是,很多時候減少和捨棄會讓我們過得更好。由於這種做法有時違背人的天性,因此很多人做不到,當然,這樣也就給了那些能做到的人更多的機會。


我們先來看一下現實生活中現象,為什麼印度人在美國,擔任世界跨國公司的高級主管比中國人多呢?作者吳軍在這邊提出了幾個它的觀點:

  • 首先,印度人比中國人早了半個多世紀走向國際。
  • 其次,是語言,印度人的英文比中國人好。
  • 再者,在意識形態上,西方國家對中國多少有些防範,但是他們不認為印度是個威脅。
  • 從幸福學的角度來解釋,那就是印度人缺乏選擇,以及因不選擇而產生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幫助他們的菁英在職場上取得成功。

在上述的論據當中,其中有一點非常重要,有時候人生因為〝沒有選擇,更能好好經營〞,由於沒有退路,只好死心塌地在新的國家經營好自己的工作,並且在並不寬的晉升管道挖空心思,絞盡腦汁往上爬。


或許你會覺得很疑惑,上述不是才說到,拓展人生格局不就是為了要更多選擇嗎?怎麼這時候又說,〝沒有選擇,更能好好經營〞,這不是相互矛盾嗎?是的,表面上看起來確實是如此,但事實上仔細去思考就會發現,發拓格局是提高我們的眼界,知道我們該如何努力,不要浪費時間在無所謂的小事上面,跟我們專注在努力上是不太一樣的,我們最怕的其實是三心二意,每一個努力一遇到挫折就轉向另外一個選擇,一直都在從頭積累,這才是最致命的。


做減法的關鍵在於能夠跳出一般人的思考框架,找出些其實無關緊要的事情,然後下定決心捨棄。很多時候,我們把太多精力花在選擇上,而不是在經營上,導致難以精進。或許,少些選擇,能更加聚焦,也讓我們更幸福、更成功。

  

■ 西瓜與芝麻

我們來談談「西瓜與芝麻」。西瓜與芝麻對於大家來說都再熟悉不過了。在重量上,一個西瓜的重量大約是一粒芝麻的 20,000 倍以上。從價值的層面上講,毫無疑問,西瓜的價值遠高於芝麻。但事實上,生活中大多數人總是會傾向於「撿芝麻」,而不是去抱西瓜。

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就是貪小便宜。


由於人性的緣故,人類天生就難以抵抗小便宜的誘惑。每當有打折甚至是免費的活動時,在商家的門口都會排起長隊。但是,這些看似撿到「便宜」的人,卻也因此失去了寶貴的時間。


我們來看看下面在生活中撿芝麻的行為:

  • 為了拿免費的東西爭破頭。
  • 為了省一元的計程車錢,在路上多走十分鐘。
  • 為了搶幾元的紅包,每隔三、五分鐘就看微信。
  • 為了賺幾百元的外快,上班偷偷做私活。
  • 為了節慶搶貨不睡覺。
  • 不了一點折扣在網上逛兩個小時,或者在市區跑五家店。

因此,我認為其實這個世界並不存在打折或者免費的東西。因為某件東西即使在金錢上打折了,但也需要你花費注意力和時間去搶購。而你所花費的時間和注意力其實已經完全甚至超出了你在這個打折的東西上所節省的錢。


第二,就是做事不深入。


有不少人,都喜歡買很多書來看,但是沒本書都是翻兩頁就不想看或者沒興趣了,最後不僅花費了時間,而且一本書也沒有看完。這就相當於撿了一堆芝麻,但還不及西瓜的十分之一。


又比如,在現在這個浮躁的社會,知識焦慮逐漸成為了一個普遍的現象。由於時間有限,許多人為了在短時間內學到更多的知識,去尋求各種所謂的「知識速成法」。結果不僅在尋求「速成法」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而且該學的知識也沒有能夠學透。


這些人的問題不僅在於無法有效利用時間,更糟糕的是他們漸漸習慣於非常低層次的追求。一個人在工作中也常常容易撿芝麻,丟西瓜。那些習慣於做簡單、重複且價值低的工作,因為那種工作不用動腦筋,不會遇到大的困難。但是,人一旦習慣於這種工作,真正創造性的工作就做不來了。


正如賈伯斯把芝麻變成了西瓜,才救了蘋果;看到別人在某個領域賺了錢,就要分一杯羹,最後不過分到比芝麻大一點的市場份額,得不償失。與其這樣,不如把自己的專長發揮好。除了眼光和思維方式不同,撿西瓜更要有能力,不能靠運氣,而是需要長期培養才能獲得。不用怕大家跟你搶西瓜,因為大部份的人看到芝麻仍然去會撿,撿多了,西瓜自然就留給你這樣有智慧的人了。


既然生命有限,我們需要時刻提醒自己少做事情,做好事情。如果把時間集中起來,將事情做得比別人好,兩的時間可以獲得十倍甚至更多的收益,這就是我常說的撿芝麻和撿西瓜的關係。

  


系列文章快速連結:

By gimmy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