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 9 月 16th, 2024
大腦連結大腦連結

一、串起記憶之網:


如果我們大量的吸收,會不會奇怪我們也忘得很快?

ー ー  要鞏固記憶的方法,就是盡快做輸出,讓〝新知〞跟我們〝已知〞做連結。


作者在輸出的部份主要是專注在〝持續寫作〞與〝寫作方法和靈感〞,如果自己想要成為部落客或是想要寫書,那麼就推薦看作者這本書中提供的內容,而我在這邊比較想要專注在〝輸入完之後的輸出〞,來鞏固自己學習後吸收。

  

■鞏固記憶就是想辦法跟〝已知〞做連結


當我們高速輸入之後,我們就會發現,我們的吸收的愈廣泛愈快,我們能記住的東西就愈少,所以每一個高速吸收的過程,都必須要搭配輸出,才能更加鞏固自己的記憶,我們在這個階段必須要做的,就是把〝新知〞跟我們〝已知〞做連結,而〝輸出〞階段便就是在做這一事情。


為什麼「輸出」是在我們大腦中做「連結」呢?首先我們先來了解大腦中的神經元如何連結發生在不同時空的記憶內容。


以目前大部份的研究來說,仍然著重於我們的大腦如何取得、儲存、提取或改變單一記憶內容。然而大部份記憶並不是以獨立、分離的方式儲存於腦中,事實上,我們每一次回憶都會引發一連串強化記憶內容的效果,以幫助我們預測並更加了解外在世界。


舉例來說,〝位置記憶法(Loci)〞是一個記憶高手常用的好方法,當你要記憶一系列多件事物時,把需要記住的每一件事物與你已經很熟悉的位置或場所,以圖像的方式在腦內聯結。當回憶時,只要回想這個場所的每個位置,便能順利把所要記憶的事項全部回憶出來。這種記憶的特色是把需要記憶的東西存放於你現實生活中已存在的架構上,以方便後來訊息提取,就像如果要記憶一系列需要買的物品,你可以先在腦海中模擬一連串你常去店家的畫面,只要記起店家自然就可以想起要買的東西。


Dresler 博士說:「要擁有更強的記憶,第一步就是提升腦部的聯想區域,那些記憶冠軍都可更有效率的利用一些模式來增加記憶的連結。」經過訓練後,人們在記憶測試中表現更好。訓練不僅會引起行為變化,還會使大腦連通性變得與記憶冠軍更像。


所以說,當我們在學習時候,盡量用自己的話來〝重新〞做輸出 ( 口說、寫作 ),因為透過你自己的話說出來,這些〝觀點〞才會跟你原本的〝記憶〞做連結、做掛勾,才能更深層次的鞏固自己的記憶。

  

二、感官輸出與立即性:

我想要試著做輸出,但每次要輸出的時候就發現自己忘的差不多了

ー ー  人的記憶是有保鮮期的,所以善用「感官學習」和「立即輸出」,才能事半功倍。

  

■感官輸入/出


而大腦與記憶力之間的連結,還必須透過重要的媒介,那就是人的五感:眼、耳、鼻、口與身體,日本暢銷作家山口佐貴子在其著作《你的大腦很愛這樣記》提到,大部分時間,人類的大腦都是在接收(Input)資訊,例如:用眼睛看書、雜誌、電視與網站,用耳朵聆聽人說的話與外界各種聲音,用鼻子嗅聞食物、飲料與大自然花花草草的味道,用嘴巴品嘗食物、飲料與藥物,身體用手拿筆、穿衣服時皮膚有觸感、運動後全身大汗淋漓的感覺,五感就是接收資訊的窗口,把外部的語言、畫面置入自己的大腦中。因此,我們平常必須活用五感,才能活化大腦,同時安定記憶力。


另一方面, 大腦也必須傳達(Output),將記得的事物,以別人能夠理解的方式,傳達給對方知悉,例如:考試回答問題、做簡報、接受面試與日常對話等,而人們從大腦記憶中抽出已記住的事物時,也是運用五感。


作者在書中也提到,〝用到越多感官學習,吸收效果愈好,如下所示:

  • 「聽與看」 / 「示範與展示」用到兩種感覺器官:眼睛、耳朵。
  • 「小組討論」用節三種器官:眼睛、耳朵、嘴巴。
  • 「實際演練」用到四個部位:眼睛、耳朵、嘴巴、身體。

果我們在學習之後,還立刻轉教給別人,學習效果將會更顯著。因為在轉教之中,教人者發出聲音,是再一次的輸入。

如果我們在學習之後,還立刻轉教給別人,學習效果將會更顯著。因為在轉教之中,教人者發出聲音,是再一次的輸入。

  

■立即輸出


由於我們大腦對於新吸收的知識屬於〝短期記憶〞,還沒有跟我們長期記憶做一個〝掛勾〞,所以我們必須想辦法在學習之後,盡快的輸出,才能內化成我們的知識與觀點。


舉來來說,聽完演講之後,馬上寫總結;聽起來負擔很大,但這樣的效果最神奇,因為演講結束後馬上寫的筆記往往最有感、寫最快、細節是最全的;如果等結速之後的周未再做整理,其順暢程度和記得的細節會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破碎與模糊。與當下寫筆記相比,效果大打折扣。


而記憶是就跟水果一樣,是有保存期限的;根據著名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來看: ( 如下圖 )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 20 分鐘後:忘掉 42%,記住 58%。
  • 1 小時後:忘掉 56%,記得 44%。
  • 1 天之後:忘掉 74%,記得 26%。
  • 1 星期後:忘掉 77%,記得 23%。
  • 1 小時後:忘掉 79%,記得 21%。

所以,只要時間允許,盡量在 1 個小時之內複習,如果沒辦法,也盡量當天之內做複習。

  

三、練習輸出與實作:

我不太會寫作,我覺得我沒辦法寫出一大篇文章出來

ー ー 先求〝有〞再求〝好〞,就算是短短幾行字也是一種輸出;再不行,把你學到的用你自己的口述方式,錄音起來也是一種輸出。

  

在這邊我提供幾個有效輸出的方法:


■333 法則 ( Give me book 的寫作方法 )


在我們學習之後,可以試著輸出成一篇你歸納總結的文章 ( 不用求好,先求有再說 ),我們可以用把上篇文章提到的〝極速讀書法〞,我們在快速看完一本書之後,找出 16 個關鍵字,再透過 333 法則來撰寫文章。

  • 3:把關鍵字歸成三類
  • 3:標出三個想講的主題 ( 用不到的關鍵字即丟棄 )
  • 3:每一個主題寫出三個觀點。

透過這以上的方面,你就會有很多〝關鍵字〞,再從這些關鍵字去做找尋相關資料或發揮都可以,總之想辦法輸出成你自己的重點整理,未來只需要看自己的重點整理來強化自己對這本書的記憶與觀點。

  

■善用圖片優勢效應


圖片的學習速度與記憶效果,比口語或文字更強。所以除了口語向他人述敘和輸出文章之外,也可以透過自己的理解將內容視覺化,想像這些物體,或讓它們彼此產生互動關係(愈滑稽愈有用),會更容易回想起來。


以上方式可以透過簡單的插畫、或是心智圖、架框圖…等等,總之幫助你透過這張圖就能理解的方式。

  

■理解意義與多練習:


我們在看書的時候,盡量去搞清楚這些訊息的意義,不要不明就裡死背,因為死背的知識很難被提取出來使用,愈了解學習主題的意義,多結合真實的經驗和具體例子,訊息會自動被儲存且持續較久。


另外,研究證實,將學習到的資訊反覆輸出練習,更有助大腦迴路的定著。抱著參考書猛讀,不如大量解題;對銷售員來說,要熟悉產品的專業知識,比起猛背資料,多向顧客做簡報能更快上手。

  

四、小結:


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來看,得知我們大腦的記憶是有保鮮期的,所以要盡快的輸出與整理歸納,讓大腦的〝新知〞和〝已知〞做一個連結和掛勾,才能讓我們的記憶力更持久,並且融會貫通得以應用。


所以學習完之後,想辦法〝盡快〞輸出,愈快整理和歸納,自己獲得的靈感就愈多,就愈能事半功倍;記得先求〝有〞再求〝好〞,不用一開始就要求自己寫得長篇大論,主要是盡快輸出自己的收獲即可,長期下來,你的成長就會非常的快速。

另外,盡量透過我們的感官學習,透過多練習和實作來把這些〝新知〞內化成你的知識,進而滋養更多腦神經胞;只要記得,學習之後立即輸出,這些〝新知〞才會變成你的一部份,而不是「偽學習」。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說:「每個人都是重複行為的結果,卓越不是一個行為,而是一個習慣。」所以我們下一篇再來講〝持輸精進〞的部份。


系列文章快速連結:

By gimmy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