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日. 11 月 24th, 2024

 

最近想要來分享一下「自己讀書的收獲」,還有預計之後這個網站分享的型式,想要做一些改變。

  

1. 多本閱讀的收獲

話說很神奇的一件事,我自己認為我自己的讀書方式不是〝速讀型〞的,所以看一本書的時間大概都落在 1 ~ 2 周之間 ( 包含自己讀完之後的重點筆記草稿 ),但最近的讀書效率居然可以說是〝神速〞,在這一個月當中,因緣際會下不知不覺啃了好多本書,而且其中都是非常厚的書籍,這當中包含:《象與騎象人》、《從說服自己開始的哈佛談判力》、《行為》、《窮查理的普通常識》、《姿勢決定你是誰》、《不善社交的內向人,怎麼打造好人脈》、《開啟你的驚人天賦》、《最高學以致用法》。

這些書籍當中,有幾本是關於「大腦科技」和「身心靈」方面相關的書籍,剛好這些書彼此之間都有一些關連結;然而這閱讀的過程當中,我似乎體會到了〝知識彼此連結〞的那種狀態,對同一個觀點有了不同〝角度〞、〝層次〞的那種新的認知。

舉例來說,看到《象與騎象人》提到的腦神經 ( 大象 ) 對我們的影響是巨大的,我們沒辦法直接改變這頭大象,我們 ( 騎象人 ) 只能試著去引導這頭大象,透過我們的情緒、經歷去引導它;而冥想其實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然而,我在《行為》、《從說服自己開始的哈佛談判力》、《開啟你的驚人天賦》同時獲得了不同層面的理解,有了更多元的認識,再回頭看看《象與騎象人》,就漸漸懂得作者想要表達的層次,這對我的閱讀有了進一步的理解與體會。

  

2. 交叉學習法

因此,我發現了一件事情,在讀一些〝相似〞的書籍時,書籍之間的觀點相互交叉,同時又不同視角、層次的述敘,讓自己同步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我自己把它稱為「交叉閱讀法」,這種閱讀方式讓我非常的驚豔,讓我在一本書遇到的困惑找到了解答,而且又加深不同層次方面的深度與維度。

這讓我想到,以前教授曾經跟我們說過相似的方法。〝他說:當你在研究一門學問的時候,不要只讀「一本書」,而是要把「同一個知識體系」的重要書籍,全部找出來一起研讀,這才是做學問的態度。〞

舉例來說,你要學統計這門知識,就去圖書館先把「統計」相關的重要書籍全部找出來,找一個比較大的空間把這些書籍全部擺放在桌上,一起閱讀;當我們遇到疑惑時,就看看其他本書作者的觀點,每一本書都會有獨特的觀點,這時候你的知識體系在學習就會變得更加紮實。

頓時發現,我之前的閱讀比較像是「認同」,也就是我理解了書中的知識點,我也能夠說出這本書的內容;但如果你問我,「對你這本書的 xxx 觀點,有什麼看法,為什麼這個觀點你認為是有對的」,我可能會瞬間講不出什麼東西來,只能片面用〝主觀〞的方式去表達作者的想法,而不能完整的表達出自己的見解、依據…等等。因為我只是「轉述」了作者的觀點,而不是我自己吸收後、真正屬於我自己的「知識」。

  

  

3. 新的寫作方式

有了不一樣的閱讀理解之後,我發現自己似乎〝局限〞在一本書的框架當中,也就是我的思考範圍,被我自己限定在〝這本書〞的範圍當中,沒有去交對比對其他本書的看法,因為我學習到的知識是〝區塊〞式的,書中與書中的〝關連性〞會比較弱。 ( 因為當我從另一本書看到相同觀點的時候,雖然仍然可以想起來在哪一本書看過,但前一本書記憶和感受已經弱化許多了 )

其次,最近在讀〝萬維綱解讀〞的《我們如何學習:大腦為何(暫時)比機器學得快》這一本書,當中也有提到,大腦其實在我們嬰兒時期就已經擁有了所有的神經元,只是彼此的連結度不夠〝強(粗)〞,而我們學習的過程就是在「讓大腦之間的神經元相互強化連結」。因此,我們在學習的時候,如果能夠將「新知」與「舊有知識」產生更強烈的連結,這將會強化神經元之間的連接度,讓我們的知識體系更加的牢固。

接下來探討一下我之前的寫作輸出方式。

我之前的輸出方式,是看完整本書之後,整理出我認為的〝書籍重點〞,再照我的理解重新編排與重新輸出,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方便我容易再次這一本書的〝複習〞。

我把這種輸出式先稱為「筆記式輸出」,雖然這種方式可以讓我輕易的說出〝書中的脈絡〞,也可以說出這一本書的觀點,但是……僅止如此。

雖然我透過自己的方式輸出了一次,但是畢竟不是透過自己「理解」後的重新輸出,不是透過自己的語氣、表達去重新輸出觀點,所以隔了二、三個月,我或許幾乎忘的差不多了。因為,它沒有跟我的生活產生〝緊密的連結〞。

另一方面,最近讀了《窮查理的普通常識》,從這本書上我又吸取了更多元的思維方式,從〝查理.蒙格〞上面的多元知識模型、還有他的思考方式都再深深影響到我的新的認知。要能獨立思考,就必須建立屬於自己的〝多元思維模型〞,把知識體系統變清單,幫助自己更容易的思考,只有豐富自己的多元思維模型,你的知識體系才會更加的完備。

因此,我將改變我的寫作型態,不再是一本書一本書的輸出方式,而是從生活中想要解決的問題、或是提升能力、表達觀點…等等的方式,這當中會參考到多本書籍,再逐一的列出書籍清單即可,這才是我目前認為學習效率較佳的輸出方式。

做出這樣的改變並不容易也不輕鬆,但是只有遠離自己的舒適圈才能讓自己更好的成長,期待我自己能夠適應新的發文方式。

By gimmy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