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 11 月 25th, 2024

 

 

急迫型直覺

 

現在你就得決定。現在你就得行動。你要今天就此改變思考方式嗎?還是要永遠活得無知?全部取決於你。

你大概從某個業務員或社運人士口中聽過上述這種話。他們很常用同一套技巧:「立刻行動,不然就永遠沒機會了。」這是有意觸發你的急迫型直覺。你聽他們說現在就要行動,於是很難妥善思考,匆促做出決定,真的馬上行動。

放輕鬆,事情幾乎從來不是這樣。幾乎從來不是那麼迫在眉睫,不是非得擇一不可。如果你想的話可以先把書擱下,做點其他事情,在一星期、一個月或一年後再重新拿起來讀,回想一下重點,完全不嫌太遲。

與其急著一次囫圇吞棗,不如沉澱反芻更好。

 

我們在感到危險迫近時,可能基於急迫型直覺想立刻行動。這在遠古時代一定對人類有益。如果我們認為草叢裡可能躲著一隻獅子,過度分析局勢並不明智。我們的祖先不是停下來仔細分析,而是但憑稀少資訊立刻行動。如今我們仍需要急迫型直覺,比如一輛汽車突如其來,當然必須立刻閃避。然而在現代社會裡,我們已經消除絕大多數的立即危害,通常是面對更複雜抽象的難題,因此急迫型直覺也可能造成我們對世界的錯誤認知。具體來說,急迫型直覺會帶來壓力,放大其他直覺,讓想法難以控制,讓分析難以進行,害我們太快驟下決定,害我們還沒想好就貿然行動。

相較之下,我們面對未來遙遠的危機時似乎就沒有這類直覺,甚至相當遲鈍,所以很少人替退休生活存夠錢。

 

對關注未來長期發展的社運人士來說,這種對未來風險的遲鈍是一大難題。他們要怎麼喚醒我們?他們要怎麼激發我們的行動?常見策略是讓我們相信那並非不確定的遙遠風險,而是確實迫在眉睫,我們正站在歷史的關口上,有機會解決這個重大問題,現在就要付諸行動,再不做就沒機會了:換言之,他們在激發急迫型直覺。

 

學著控制急迫型直覺偏誤

 

當有人跟我說現在就務必展開行動,我會猶豫一下。在大多時候,他們只是想讓我別冷靜思考而已。

 

我也不喜歡誇大。誇大會削弱扎實數據的可信度:就這例子來說,數據指出氣候變遷是真的,主因是燃燒化石燃料等人類活動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我們與其等到一發不可收拾才付出沉重代價,不如現在立刻展開行動即早因應。民眾一旦發現說詞誇大,日後會對警告充耳不聞。

當別人叫你展開行動,有時你所能做最有用的行動就是改善數據。

 

我不是叫你別擔心,而是叫你要擔心對事情。我不是叫你對新聞視而不見,對社運人士的疾呼置之不理,而是叫你忽視雜音,但仍關注全球的重大危機。我不是叫你別害怕,而是叫你保持冷靜,支持那些對抗危機所需的全球合作。你要克制急迫型直覺,克制各種誇大的直覺,少為想像的問題太過擔心,但對真正的難題與解方保持關注。

 

求真習慣

 

為了扭轉急迫型直覺偏誤,你要小步前行。懂得察覺某個決定看似急迫,然後意識到其實絕少真是這麼緊急。

  • 深呼吸:當急迫型直覺反應出現,其他直覺也會跟進,分析能力形同關機。這時你得尋求更多時間和資訊。事情很少是現在再不做就沒機會了,也很少是非得二擇一不可。
     
  • 堅守數據:如果某件事顯得急迫與重要,則該經過衡量。有些數據相關但錯誤,有些數據正確但無關,你得留心分辨。只有相關且正確的數據才有用。
     
  • 當心算命仙:任何對未來的預測都不是鐵口直斷,而是有不確定性。如果誰不承認這一點,你得提防當心。此外,你得要求對方提供所有預測情況,不只是最壞或最好的情況,並詢問這類預測在先前的準確度。
     
  • 當心激進行動:你要問有什麼副作用,問這想法經過哪些檢驗。雖然逐步的實際提升加成效評估看似不夠大刀闊斧,卻通常更為有效。

 


#1 二分化直覺錯誤
#2 負面型直覺偏誤
#3 直線型直覺偏誤
#4 恐懼型直覺偏誤
#5 失真型直覺偏誤
#6 概括型直覺偏誤
#7 宿命型直覺偏誤
#8 單一觀點直覺偏誤
#9 怪罪型直覺偏誤
#10 急迫型直覺偏誤[End]


By gimmy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